行業新聞您现在的位置:首 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王國文:區塊供應鏈時代即將來臨
當區塊鏈對很多人還是陌生的概念的時候,區塊鏈在供應鏈中的應用時機已經悄然來臨,區塊供應鏈(Block Supply Chain)即將走入我們的視野。
在國際物流領域,學術界和業界對區塊鏈與供應鏈的討論越來越多。從未來產業發展的角度,區塊鏈將影響未來產業方向,而在物流與供應鏈中的應用更是日趨成熟。
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其本質是一個由分佈在全球各地的獨立的計算機組成的網路所運行的巨大的資料庫。這個資料庫有幾個獨特之處:
首先,這一資料庫的維護並不由銀行或公司這樣的某一中樞機構執行,而是由眾多的分散式成員來共同協作完成,這就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其次,所有的相關方基於由這個布式資料庫網路保有並維護一份持續增長的、包括所有含有資料記錄的區塊的清單而構成“共識信任”的機制。
每個區塊可以記錄所有近期的交易,並在其完成後作為永久存在的資料庫導入區塊鏈。通過這種方式永久留存的資訊可以用來作為相關所有權的證據。每個區塊都含有前一代碼的碎片資訊或唯一印記,最終構建成一個唯一而不斷延續的”鏈”,並消除了篡改交易記錄的可能。
上述兩個特性奠定了區塊鏈在供應鏈中應用的基礎。
首先,是供應鏈上下游夥伴之間的多中心性。供應鏈是由核心生產企業、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客戶和客戶的客戶組成的多主體的鏈條,任何一個供應鏈上的主體,都不願意完全分享其所擁有的資訊,也就沒有可能性獲得上下游所有主體的資訊。
其次,供應鏈合作夥伴之間,存在著多重、複雜的交易,這些交易需要有一個信任機制,來記錄和驗證交易的真實性。用制度經濟學的術語來說,就是要建立一個“制度”,來降低或者消除各主體之間因缺乏信任度而帶來的交易成本。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多主體資訊共用和多主體複雜交易的交易成本問題。
按照CSCMP的《供應鏈管理流程標準》,典型的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流程包括計畫、採購、製造、交付、回收等五個部分,而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客戶也大都包括這五個流程。
在每個流程之中,又包括了供應商參與、客戶參與、協力廠商(物流、金融、保險、檢驗檢疫、認證服務等)服務供應商的參與,涉及到訂單處理、零部件和成品進出的物權的轉移、資金的轉移、過程的監控等眾多主體。
如果供應鏈超出了國界的範疇,就涉及國際運輸、海關、進出口查驗等更多的主體。
所以說,供應鏈就是由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眾多的主體所組成的網路。主體之間的關聯關係,按照傳統的觀點,大多是“串聯”的、資訊彼此孤立的,一個商業合同的執行,需要經過多次的交易。
而採用區塊鏈技術之後,主體之間的關係可以轉化成為“並聯”的關係,解決了多次交易的誠信問題,大大提升了交易的效率。下圖說明瞭區塊鏈進入供應鏈之後的多主體“並聯”的情況。
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中的應用場景
供應鏈上所有各方都在區塊鏈內註冊,並利用這一網路的去中心化與分散式並存的特性,每一次交易都會得到連續性的驗證(例如為了查找被重複統計的庫存數量、發貨單據或發票等資料),並依照時間序列在公共“區塊”內構建成一個唯一而不斷延續的”鏈”,這就形成了“區塊供應鏈”的概念。
區塊供應鏈的“去中心化”、可溯源驗證的特性,保證了供應鏈上的每一筆交易都會按照時間序列、具有連續性的記錄在公共”區塊”內,提高了交易效率的同時,保證了交易的唯一準確性。
區塊鏈在供應鏈中應用,按照供應鏈管理流程標準,比較典型的應用場景,包括採購流程的供應商認證、採購合約、產品/原材料溯源、報價單、採購訂單、供應商評估、貨款結算等環節;交付流程的訂單接收與確認、物權交接、在途跟蹤、提前發貨通知(ASN)、電子運單、電子倉單、貨物(產品)認證認可、檢驗檢疫、協力廠商服務合約(物流、金融、保險、認證、檢驗檢疫等);回收流程的退貨授權、退貨接收、退貨在途跟蹤、售後服務跟蹤、維修記錄、客戶服務記錄等方面。
上述應用場景包含了智慧產權、智慧合約、持有鏈的內涵,因為篇幅關係恕不展開說明,但最主要的,是保證了供應鏈交易過程的唯一性、全程可溯源性。
區塊供應鏈之所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主要還是由區塊鏈技術本身來決定的。其最核心的影響,是未來的信用體系將用編碼來驗證,或者說所有信用體系的編碼化。
這種技術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貨幣的編碼化,直接取代了中央銀行作為信用背書的性質,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僅解決了貨幣發行的基礎-信用的問題,還直接對中央銀行的存在提出了挑戰。
回歸到比特幣,比特幣就是給所有參與計算資源分享、維持信用記錄的所有“礦機”的一種獎賞(Token)。隨著大資料、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區塊鏈將“編碼革命”橫掃所有經濟領域,區塊供應鏈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